2015/07/08

和聲體系架構 ─ 我們到底在學甚麼和聲學 ( Pason )

今天讓我們來把和聲體系大架構談一下吧 ! 

為什麼會有這個問題呢,在於我過去的經驗中,看到很多例子,某人想要學B類音樂,可是卻學A類體系的和聲
概念,結果B類音樂沒學上來,A類和聲也學的母颯颯,不知道該如何使用。

簡單說,古典音樂跟流行音樂,"主體" 上都是調性音樂,但流行音樂有些手法,在古典樂不常見,甚至不曾出
現,反之也是,古典樂很愛用的增六和弦,也不會在流行音樂出現 ( 不過它其實已另一種型態表現 )。不同種類
音樂間,有相同的東西,但也有相異的東西,學相同的東西可以避免音樂上太過壁壘分明的切割,而相異之處,
也往往是不同種類音樂各自的"美學觀點"。

以目前流行樂、各類型音樂的學習順序上來講,我覺得分類成這三種體系最清楚。




藍調音樂是以12小節為基礎,且每個和弦都是屬七結構。而你需要學習藍調音階的旋律感。
調性音樂是以功能和聲為主,TSD的終止式是其特色。
而調式音樂,嗯嗯嗯... 非常難用一兩句話說明 ! 總之,是一種非常不TSD的音樂就對了XD

調式音樂其實並不是爵士發明的,而是在更早,我們所謂學院派古典樂的初期而來,七個調式名稱也是那時候
命名的,Ionian 、Dorian 、Phrygian....。爵士樂所動的手腳,其實是在調性音樂之後的另一首概念,這裡不多說,
總之,學和聲上,先讓我們來分家,知道我們究竟身在何處,才不會學的霧裡看花。

你會發現,一種體系並不會只有一個類型的音樂,一種類型的音樂,也不會只有一種和聲體系。風格的建立,仰
賴各種元素組成,可能有曲式結構、各自的美學觀、或是音色、配器編制、編曲手法等。而這些東西,需要一定
的時間慢慢去體會,研究發展史啦、多聽音樂、分析比較、實際操作之類的。

像是古典樂就是從調式音樂轉變成調性音樂,這其中就是因為導音的需求、加上轉調、以及各種聲部旋律模仿的
美學觀而來,而到後面你可能又會聽過德布西,他又是調性音樂體系外的作曲家。

而藍調音樂,之後也發展出許多類型,像是搖滾,而爵士除了使用調性架構外、也受藍調聲響的影響,藍調12小節
的架構,也被拿來改成調性的結構 ( 而仍保持部分的藍調色彩 )。

現代的流行音樂,也常常是混搭的,可能A段是調性和聲,B段變成調式和聲,或是藍調音階,卻是調性的和聲。


[Cover] 椎名林擒 旬 piano


這樣抽絲剝繭,就可以慢慢感受到音樂彼此間影響著,而又有各自的特色。

而除了這三個,剩下的部分就是各類型民族音樂
而這部分,你可能就聽過甚麼五聲音階阿、印度音階、沖繩音階、吹蛇人音階一大堆東西,就更需要精力
慢慢去考究學習的。


回到我們較熟的調性音樂。一般我們所說的 "和聲學" ,多半是指古典體系下發展出來的學術派的美學,也就
是說,裡面其實包含很多古典的美學概念在裡面,但注意,並不是說我今天要學流行樂,就完全不碰 "和聲
學" 喔。而那些部分可以先學習、哪些部分可以慢點再去研究,就是需要有經驗的人來帶領。

而一系列的 "和聲節奏介紹" ,其實就是在慢慢說明,功能和聲在流行樂如何使用、流行跟古典的美學觀又
差別在哪裡。

所以也不能傻傻的認為,今天我 K完了古典和聲學就解決了一切,流行音樂的創作就無往不利了,事實
你也還是需要再另外學習流行音樂的概念。但古典和聲的學習有沒有幫助 ? 當然是有的。

那到底哪部分有幫助呢 !?!? 這可能是你看完這篇的疑問,而之後慢慢也會有文章提到那些"有用"的部分。如
果有自學想先知道,大致上可以提出幾個點 : 

< 聲部的連接 >  古典和聲喜歡提出一些規則,等你讀到快死掉,我再來說最關鍵的精隨吧XD
< 預備與解決 >  這兩個詞太常出現了 ~~~
< 掛留 > 英文常用sus ,跟爵士也有關,當然要讀一讀。
< 終止式 > 
< 轉調 >  
 <和聲節奏輕重問題>  這些慢慢讀頭就昏啦~

而像是
< 拿破里和弦 >  < 增六和弦 >  如果你重心放在流行樂,拜託不要研究這兩部分喔~~~

學音樂沒有一步登天的路徑,但有相對上比較短的路徑,祝學習愉快 ! 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